<台北>201110移情與反移情~精神分析診療室裡的故事
移情與反移情--
精神分析診療室裡的故事
我們都帶著過去活著。曾經重要關係的場景,總是以各種不同的變奏不斷出現。診療室
裡,治療者與被治療者當然也都有著各自的過去。而精神分析的工作,是在每分每秒以
及經年累月之間,在當下的治療關係中,經驗並理解那些在不知不覺中被不斷重覆的過
去。這是一場潛意識與意識的拉鋸,是一場兩人過去堆積的生命在當下的碰撞,也是一
場尋找新生命的歷程。作為一個研究潛意識與移情的學問,精神分析在過去一百年間,
累積了許多治療室裡發生的精采故事。
在此系列講座中,周仁宇醫師將透過精神分析史上五位重要分析師的經典文獻,以及其中
的精采故事,來說明移情這個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
【主講人】周 仁 宇 醫師
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美國精神分析學
會(APsaA)及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對象】本課程適合精神科醫師、諮商師、心理師、以及護理、社工、職能治
療等相關專業人士,並接受繼續教育學分申請。更歡迎對文學、藝術、人性、敘
事、和精神分析故事有興趣的讀者一同共襄盛舉。
【日期】 2011年10月27日/11月3、10、17、24日
(連續五周的星期四晚上)
【時間】 晚上07:00-09: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2樓視聽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費用】單堂報名:每堂課600元
全程報名:優惠價2500元,9月30日前報名享優惠價2300元
1.洽詢專線 : 0920-802772
e-mail : edition.utopie@gmail.com
2.網路報名請先下載表格填寫個人完整資料
http://www.utopie.url.tw/files/20111027chou.xls
回傳edition.utopie@gmail.com 額滿即截止報名
3.繳費方式: 轉帳>永豐銀行 代碼807 帳號:004-001-0001687-9
或<郵政劃撥> 42270037 戶名:游雅玲 (通訊欄請註明「參加場次」)
4.繳費後,請務必以e-mail或簡訊,告知:姓名、繳費日期、報名場次,報名才
完備。於整體課程開始10天前可退80%,之後恕不退費。
5.本課程將申請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中華民國社工師公會全國
聯合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之學分。
【主辦單位】無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協辦單位】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主題摘要】
<講座一> 10月27日
是移情還是愛情?︱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安娜O深信自己懷了治療師的孩子。然後,治療師在驚嚇中結束了治療…
這個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個案例,在佛洛伊德與這位治療師合寫的<歇斯底里症
研究>出版後的近一百二十年來,不斷引起各種推想、批判與爭論。有人認為這
是情慾移情的經典個案,有人認為是治療師對個案的隱密攻擊,也有人認為這全
是誤解而其實是一個癲癎的案例。佛洛伊德本人則受此啓發、加上之後朵拉等個
案的經驗,在之後的<移情的動力1912>、<移情愛的觀察1915>等文章中,逐
漸發展出一個對移情的完整看法。
<講座二> 11月3日
父親 ── 我的分析師︱安娜‧佛洛伊德 Anna Freud
佛洛伊德在1918至1922年間分析小女兒安娜的事,曾經是維也納分析圏的一個秘
密…
這個如今我們無法接受甚至無法想像的治療關係,牽涉了精神分析史上的兩位
重要人物。但這件事除了爭議,其實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如果治療師是現實
中的父親,那我們該如何理解移情呢?而這個特殊的分析經驗,又如何影響安
娜佛洛伊德日後的精神分析工作、理論、甚至於她的一生呢?
<講座三> 11月10日
全面的移情︱克萊恩 Melanie Klein
六歲的小娥娜在治療室裡玩著,她細心包容地照顧著骯髒的嬰兒,一會兒場景
變成惡魔殺死大小孩,再變成娥娜把自己弄髒而克萊恩要她停止。然後,娥娜
開始暴怒並嘔吐…
在這個每週六次,持續了將近六百次,極其困難的個案裡,移情與反移情以強
烈而明白的方式開展。克萊恩在這段於柏林工作的時期裡,形成她的重要理論。
在<移情的起源1952>一文中,她強調移情不止是情緒的轉移,而是過去重要
關係的全面再現,而治療師無可避免被迫進入特定的角色位置。
<講座四> 11月17日
空白的移情︱溫尼考特 D. W. Winnicott
「你表達你想離開的方式,是把這念頭轉成希望我抓著你不放,這麼一來你就
可以從我這裡逃開… 因為你不想被抓著,不想接受依賴。」…
這是溫尼考特對一位高成就但精神崩潰的病患所做的移情詮釋。在與許多精神
病患者工作的經驗中,溫尼考特不斷自問:「如果不曾有過任何有意義的關係,
那移情又會是什麼樣貌呢?」在這樣的時刻,或許移情詮釋不是為了回憶起被
我們遺忘的過去,而是為了能在診療室裡經驗到過去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依賴
與無條件的愛。
<講座五> 11月24日
分析的第三者︱奧格登Thomas Ogden
N小姐在治療中談的事越來越被沒有生命力的細節佔滿;在此同時,治療師發
現自己一直在治療中默默地量著脈博…
奧格登這個鎮日守在他位於舊金山的診療室與書房之中的多產作家,從他極其
豐富的個案記錄、對溫尼考特(D.W. Winnicott)、比昂(Wilfred Bion)、
拉岡(Jacques Lacan)、格林(Andre Green)等分析師深入的理解,以及對
詩作的閱讀當中,發展出一個被他稱作分析的第三者(the analytic third)
的概念…
參考書籍:
《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 (心靈工坊)
《論佛洛伊德的「移情—愛的觀察」》 (五南書局)
《母性精神分析:女性精神分析大師的生命故事》 (心靈工坊)
《愛、罪疚與修復》 (心靈工坊)
《兒童精神分析》 (心靈工坊)
《二度崩潰的男人:一則精神分析的片斷》 (心靈工坊)
《溫尼考特這個人》 (心靈工坊)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 (心靈工坊)
《塗鴉與夢境》 (心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