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與溫尼考特嬉戲3
https://www.utopie.url.tw/ 無境文化 精神分析系列
71

與溫尼考特嬉戲

購買連結 Click here

出版:2025年6⽉ 頁數:255頁

售價 NT$ 680



與溫尼考特嬉戲

Jouer avec Winnicott

作者:安德烈.葛林(André Green)

譯者:李郁芬、黃世明、楊明敏
出版日期:2025年9⽉
定價:680元
ISBN/ISSN:978626994181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精裝
頁數:255頁


◎購書◎
無境官網:(即將開放)



作者簡介:

安德烈.葛林(André Green, 1927-2012)


  生於埃及開羅一猶太家庭,父母皆非猶太教虔信者。1946年至巴黎習醫,隨後專攻精神醫學領域,曾任職於巴黎聖安娜醫學中心(Centre Hospitalier Sainte-Anne),並於巴黎精神分析學會(SPP)接受精神分析訓練。1965年完成精神分析師訓練,成為學會會員;1975至1977年間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副會長;1979至1980年則為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1986至1989年間,葛林擔任巴黎精神分析學會會長一職。


  在理論發展上,安德烈.葛林早年參加拉岡講座深受啟發,但英國分析師如溫尼考特與比昂的理論亦對他影響甚鉅。葛林的思想觸角極廣,他的重要理論包括:再現理論、情感理論(心理裝置中的情感與再現如何交互影響)、「負特質」的工作(包括「死亡母親」與「死之自戀」)、客體化功能、第三者特質,乃至對「時間性」(temporality)的後設心理學理論等等。


  葛林著作豐富,撰寫了許多關於精神分析理論與實務、以及文化與文學的精神分析評論文章與書籍,其中多數已有英文譯本。他被公認為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對當代精神分析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葛林2012年於巴黎辭世。享壽84歲。 


譯者簡介:

李郁芬

精神科醫師,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研究學院碩士,個人工作室。

黃世明
精神科醫師,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研究學院碩士,目前為臺灣精神分析研訓學會分析師候選人。

楊明敏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國際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當代精神分析領航者安德烈.葛林最佳入門指引

  葛林可說是後拉岡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法國分析師。他長期穿梭於英吉利海峡兩岸,多次在倫敦塗鴉基金會(Squiggle Foundation)以及其他國際研討會中討論溫尼考特的思想,在這些講座中勾勒與追溯其原創性概念,從而構成了夜空中熠熠生輝的溫尼考特星群,引領精神分析繼續在21世紀中持續航行。

  在本書收錄的五次演講中,葛林以驚人的絕妙創意與縝密思索,探討了溫尼考特思想系譜的諸多面向:對《人類本質》的深入思考;從溫尼考特的「過渡空間」到其作品中未曾明言、但呼之欲出的「負特質」概念;他介於佛洛伊德與克萊恩之間的歷史傳承位置;分析實務中經驗與思維之間的關係,乃至「第三者」(tiercéité) 的概念。這些演講不僅僅是對溫尼考特作品的介紹與思辨,更如同一道橋梁,連結起英國與法國兩地不同風格的精神分析,並協助展開對話。

  對人類心靈的掌握、乃至因此而生的各種精神分析理論,往往讓人如墜五里霧中。安德烈.葛林對溫尼考特睿智的犀利理解宛如明亮的燈塔,為當代精神分析指出一條前行的航道。本書可說是認識葛林思想及其與溫尼考特學說關聯的絕佳入門書。中文版依據法文版翻譯,並額外收錄法文版未錄的演講「眾多的客體與單一的主體」於附錄中,以饗讀者。

目錄:

前言一|一種法國的溫尼考特:缺席與一片巧克力
前言二|法文版的前言
1. 溫尼考特身後:關於《人類本質》
2. 在《遊戲與現實》中對負特質的直覺
3. 過渡中的溫尼考特,介於佛洛伊德與克萊恩之間
4. 精神分析實作中的經驗與思維
5. 第三者的概念
全書譯後記|滔滔雄辯的法國分析師
附錄一|眾多的客體與單一的主體
附錄二|參考書目
附錄三|名詞索引
附錄四|術語索引


全書譯後記
滔滔雄辯的法國分析師

作者:楊明敏


  翻譯這本書的初衷,是想要呈現法國精神分析師安德烈.葛林的理論主張與臨床實務,介紹給近年來逐漸對精神分析感興趣的台灣讀者。

  要便捷地達到這目的,我們沒有循著皇家大道,直接翻譯他的著作,反而是投機地利用熟知的捷徑,借用溫尼考特離世後推廣他精神分析思維的塗鴉基金會歷年來邀請他所做的演講,以做為探討葛林的起點。

  雖然說是投機,但也是難逢的機會,因為著名的講座與文章大多是作者深化與延伸一己之見,然而本書則是兩位大師在精神分析發展中的貢獻,彼此交鋒面質,這類充滿了衝突與批判的演講並不多見。

  每次的演講,葛林都是從溫尼考特的某個作品、某個主張、 某種特色切入,先將這要點彰顯之後,將它們導回佛洛伊德的傳承中加以比較,又或者與英國、法國當代的主流做對比,最後則是提出他個人的見解,數次演講的梗要,大體上皆可以如此勾勒。

  這五篇演講中,首先,葛林就溫尼考特的遺作《人類本質》討論,彰顯他對心身問題的重視,其中雖然有心靈、心智、靈魂的劃分,但是仍然有重疊難分的困難。第二章與第五章的部分,葛林則是從溫尼考特的《遊戲與現實》以及過渡性、治療框架等重要主張,進一步闡發他的原創概念——負特質以及第三者的立論。其他兩篇則是涵蓋了溫尼考特介於佛洛伊德與克萊恩之間的歷史傳承,以及臨床的實踐與理論之間的複雜關係。

  葛林的滔滔雄辯,針對不同學派的主張,溯源至精神分析的起源、廣徵博引,與溫尼考特的臨床與實踐進行辯詰,匯集而成的此本小書,其翻譯的經過與完成,仰賴郁芬的敏思、世明的沉穩,以及我們三人每週固定的見面與討論。有些名詞的翻譯,則以仁宇等人翻譯的《溫尼考特的語言》為參考藍本,非常期待日後大家的指正。

  如同本文開頭指出,這本書僅是葛林的入門,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陸續推出他歷年來深化與延續佛洛伊德理論一以貫之的努力(《與葛林對談》),以及對精神分析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期望與失望(《精神分析工作的錯覺與覺醒》),希望各位讀者引頸期待,讓精神分析的眾聲喧嘩,得以用中文聽見。


1686670